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你說,我聆聽。猶太人的心聲(十一)



第十一課
橋上的牆

古老的猶太人有句諺語,就是:尊重對方但仍須常常小心提防。今天,猶太人已開始和基督徒發展友誼,不過卻會鄙視那些來宣教的人。基督徒認為,叫人作見證和傳福音,是愛人,關心人的表現。但猶太人卻看這為傲慢,亦等於不理會上帝和祂子民有著永恆的關係。

作者認為靈性的盲目和傲慢嚴重影響著那些推動執行「大使命」的人。雖然如此,作者重申一次他寫這書的目標是希望改變基督徒對猶太人的看法,而不是改變基督徒對自己或自己的任務的看法。作者認為無論在理性上或情緒上的鄙視,都會成為一道牆,立在兩個信仰群體正搭建的橋樑上。

作者早前出了另一本書,名為<<猶太教老師與基督教傳道者的一席話>>。出版那書,因為他發現越來越多基督徒真誠地想要明白猶太人怎樣看聖經和解釋聖經,因此便想到要向他們呈現持守妥拉的猶太教是怎樣的。可惜,部分關注希伯來根源的基督徒卻以為自己的神學根基和解經根基穩妥可靠,以為只要對猶太人釋出愛,便能拿走猶太人「無知帕子」。當這些預期的結果沒有發生,他們就埋怨猶太人竟這樣無知及傲慢。

作者上一本的書,就是希望能為兩個群體建一橋樑,因為只有開始了解,才能開始建造橋樑,只有開始聽,才能開始了解。聽(LiShmoa)似乎是聖經的一個關鍵慨念。人就是因為不聽,所以帶來了無知和傲慢,繼而產生憎恨。

當要處理靈性的事情時,尋思凝想是非常重要的。「對話」和「分享」原本是指彼此尊重地交流想法和感受。我們使用的字眼是鏡子,能反映靈魂的面貌,沒說出來的,就構成靈魂底層的構造。我們必須學習聆聽話語,用話語作鏡子來看說話的人內心的構造。

理解另一觀點,不一定表示同意那觀點。不過有一個真理是兩個信仰群體都清楚明白的,就是上帝有主權,我們要有完全的信心去相信上帝有能力整頓所有需要整頓的事。人如果有謙卑的靈和痛悔的心,就能成為指路明燈。


你說,我聆聽。猶太人的心聲(十)


身為神的子民,猶太人背負了很多打擊。正如真正跟隨雅偉的基督徒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攻擊。雖然人不明白當中的計劃,但作者其中一點引起我們反思:有些猶太人因為這些攻擊而把自己變得世俗化了,還怎能稱為外邦人的光?同樣,基督徒若不能在世界中分別為聖,如何能作鹽發光?



第十課
外邦人的光

以賽亞書42:5-6提到上帝向以色列民說,上帝憑公義召了以色列民,保護了他們,立了他們作人民的約,使他們能成為列國之光。作者在想,或許因為以色列民族不能活出選民當有的表現,加上重複的失敗,導致他們受到鄙視及出現取代論這類意識形態。隨著聖殿被毀,猶太人被分散,這些嫉妒憎恨只有日益猖獗。

以色列流離在外,在世上列國僑居,這件事帶著一個有力的信息,但這要到末後的日子,人才能全面了解這信息。不過有些人卻意圖改變上帝和祂所定的計畫來迎合出於人的教條和欲望。

猶太民族過去慘受嘲笑、屠殺和輕蔑,在歷史裏,大約有九十四次驅逐猶太人的事件,每次的情況也差不多。

猶太人蒙上帝揀選,是不是必然會帶來嫉妒和憎恨?有一個傳統的猶太笑話就強烈地流露出這苦樂參半的心情了:上帝,祢可不可以暫時揀選一下別人?

有些孩童因長年累月受到悲慘的虐待,就覺得是自己有問題,要解決這問題,他們的辦法就包括了否定自己的身份,他們想,若能隱藏自己的身份,減少自己的本質,或許周圍的人就不會憎恨他們了。他們相信,只要接受同化,做個沒有民族特色的世界公民,就能保障自己了。這些世俗化的猶太人持續地找方法模仿列國,令自己獨有的民族特質弄得模糊,最後,有人就會問,若是這樣,他們怎能稱為外邦人的光?

無論猶太民族願意與否,知道與否,他們都將會是「外邦人的光」。耶路撒冷重新統一,重新建造,分散了的以色列民族也開始回歸上帝應許給他們的土地。然而要完全實現成為外邦人的光這神聖任務,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就是成為上帝聖言的器皿和承載者。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獨一的完全人》:神的形象



近期在看一本新書:《獨一的完全人》。這本書其中一點讓自己有深刻的體會。

論到耶穌基督,書中提及希伯來書1:3「他是 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 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很多信奉「三位一體」的人認為,耶穌基督是神。雖然聖經從來沒有出現過「三位一體」一詞,但他們總以「奧秘」輕輕帶過。張熙和牧師--此書的作者--以有系統的釋經過程向讀者拆解這種謬誤。

接上文提及的希伯來書,牧師解釋經文「神本身的真像」中,「真像」的希臘文原文是χαρακτὴρ(charakter),指的是外在的、看得見的形象。BDAG給的定義是「給人的印象、外觀、外表、形象」。

如果我們從「三位一體」的角度去了解這節經文,就顯得毫無意義:神當然有神的形象!如果耶穌基督沒有神的形象,他就不可能是神了。這句話的意思幾乎等於說:「『劉德華』是劉德華本體的真像、『張國榮張國榮本體的真像、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本體的真像。」完全是套套邏輯(Tautology)。因此,用「三位一體」的角度去看,一切是這樣理所當然,不能讓人理解耶穌基督寶貴之處。

可是,當我們認真的查考整本聖經,就會發現耶穌基督是一位完人。他是一位亳無瑕疵的完全人,能夠按著父神的心意行事。因此,惟獨耶是那不可見的神可見的形象,是神的真(完全)像。穌讓不可見的神成了可見的。

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曾經要求見神的面,但神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約1:18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雅偉知道追求聖潔的人總希望能夠得見神的面。雖然人不能直接見到雅偉的面,但我們可以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得知神的真像,彰顯天父的愛和預備是何等完全、完備。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你說,我聆聽。猶太人的心聲(九)


每一事件都有它的屬靈意義。就算最近發生的「佔中運動」,神也有祂的心意,問題是人能否明白。以色列國重生,它的屬靈含義就更重大。其一是神的預言實現了。猶太信仰相信,預言是要用後視鏡來看的,預言的主要目的不是告訴我們將會發生什麼事,反而是當預言看來應驗時,能夠肯定上帝是上帝。


第九課
以色列國

以色列國在聖經之地以色列重生,這件事對全世界有重大的屬靈涵義。有些人相信自己取代了以色列民族,對他們來說,這古老預言的應驗造成難題。所以本能地,他們都敵對這新成立的國家,還支持那些決心消滅這民族的群體。不過,同一時間,基督徒錫安主義卻出現了,他們以聖經為路標和尺子,重新審視世界的歴史,也能較留意每件事情跟聖經有關的意義。上帝不單從上面看著世界,還積極地參與那些正在塑造人類歴史的事。

猶太信仰相信,預言是要用後視鏡來看的,預言的主要目的不是告訴我們將會發生什麼事,反而是當預言看來應驗時,能夠肯定上帝是上帝。

縱然基督徒錫安主義能從聖經角度看事情,也關心著希伯來的根源,但猶太人的創口及傷痕,讓猶太人對他們仍存有恐懼,亦小心面對任何伸出的援手。根據傳統基督徒神學,猶太人歸回錫安是末世哈米吉多頓災難的前奏,只有少數猶太餘民能歸向基督信仰而保存性命。

部分的基督徒帶著取代論的觀點,即是先要有一個相信基督教的以色列存在於世上,耶穌才能回來。但這本身包含著傲慢,也不斷傷害著雙方在建立的關係。

以賽亞書十一章說,在末後的日子,認識上帝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海洋一般。所以猶太人認為末後的日子,世上的七十列國肯定會跟以色列作對,但最後卻定會失敗,然後這七十國最後會來耶路撒冷慶祝住棚節,讚美獨一的永生上帝。

猶太人恆常都記著上帝在掌管萬有,而非教條在掌管萬有。一位基督徒牧師說過,所有國家都是由人的行動創造出來的,而以色列卻是由上帝的行動創造出來的。上帝用一個永遠的、無條件的約,以君王贈地的方式把以色列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通過以撒、雅各而出生的後裔。作者相信,這份對以色列國的支持是來自深切渴慕要順服上帝旨意的心。

作者認為,猶太人和基督徒對上帝在掌管萬有的這份信任和信心,可以作為建立橋樑的工具。當雙方都敏感對方的感受,也努力避免弄破舊傷口時,這份關係得著滋養,也提供了雙方走在一起的基礎。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你說,我聆聽。猶太人的心聲(八)


通常人向神禱告,都是向神祈求成就自己的一些心意和慾望。但猶太人的禱告是希望自己的心被改變,從而能夠更加親近神。這種思想擦新了自己的眼界


第八課
猶太人看禱告

猶太人的禱告是一人獨自禱告,而且是影響自己的。聖經裏哈拿的禱告就最能代表猶太人對禱告的理解。從撒母耳記上第一章看到,哈拿的丈夫以利加拿及大祭司以利都不明白哈拿的心情,令哈拿感到非常孤單。於是她最後轉向上主禱告,而上帝也應了她的祈求。

如果人在一個地方,沒有任何別的事物能倚靠,只能倚靠上帝,這時候發出的禱告就最有力。投靠永恆的上帝,能把人從屬世的錨拉起來。人若能在單獨的境況親近上帝,找到這親密關係的泉源,禱告就能更深入了。

猶太人往往聚集一起禱告,有時同聲禱告,甚至可以同時説同一篇禱文,然而這樣禱告的核心本質是每個猶太人單獨禱告。禱告是單獨與上帝會晤的時間,而禱告崇拜的內容是詩篇和聖經經文摘錄,次序固定,為要幫助每個人進入和上帝單獨會晤的時刻。猶太人禱告時會擺動身體,不是因為這是指定的崇拜方式,而是他們在懇切禱告中,隨著自己靈魂的節奏和旋律來擺動,就如音樂家演奏美妙樂曲時,身體無可避免地隨著音樂擺動一般。

雖然禱告是每個人獨立地向神祈求,但聚集在一起卻是必須的元素。利未記二十二章32節説:「我要在以色列眾人中被尊為聖。」據猶太人的智者指出,聖潔之源在於整個群體的靈性力量。每個人必須從民族的整個靈魂支取力量,解決自己靈魂的乾渴。

有一點很重要,希伯來文的「禱告」LeHitpalel是反身動詞(reflexive verb),但在其他文化傳統,「禱告」都是主動詞(active verb)。猶太人向上帝禱告,不是為了改變上帝的心思,而是要自己有所改變。雖然聖經中多有祈求上帝改變命令或環境,但重心是這些人也需改變自己,當他們的靈魂開始轉向和改正,上帝便會改變原來的命令。

例如摩西在西奈山為叛逆的以色列人代求,這並没有使上帝寬容或改變心意。祂容許摩西培養力量和迫切的渴求,這樣他才可以站起來為以色列呼求。摩西改變了,上帝就收回命令。


宇宙間最強大的靈性力量莫過於迫切的渴求,而禱告就是這渴求所發出的聲音。這是一股靈性力量去修正世界,使世界能重新執行上帝所給予的任務。

在列王記下二十章1-6節,希西家向神懇切禱告。上帝豈有可能事先不知道希西家禱告的內容?上帝的命令豈不是不能收回嗎?希西家的禱告沒有改變上帝的命令,希西家的的禱告改變了希西家。舊的希西家真是消逝了,聽到這個新宣告的,是新的希西家。這就是禱告的力量。

我們為著不同的事物向上帝祈求,讚美上帝,感謝上帝,但這與禱告蒙應允無關。禱告蒙應允,因為我們在當中發覺自己緊靠了上帝。

我們每人都要尋著一個單獨見上帝的地方,在那裏,我們能誇越差異,誇越教條框框得著釋放,靈魂因此能提升到一個能緊靠上帝的境界。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你說,我聆聽。猶太人的心聲(七)


有些基督徒覺得猶太人守行為,認為他們欲以行為得救。不過作者解釋,行為只是他們表達對天父的愛的一種手段,對他們來說最重要是一份完全的愛。有一點相信我們需要向猶太人學習,就是「用能力範圍內最好、最完美的方式,把禮物獻給上帝。」



第七章
以行動表達信仰

許多人誤解了猶太人著重行為的原因。有些人覺得這會成為猶太人的一個捆綁和重擔,亦有些人認為猶太人之所以如此注重聖經律法和實際應用,是為了達到一定程度的完全,以確保自己在天堂有一席位。他們有如此想法,只因假設猶太人都是目標為本。申命記32:46-47說到謹守遵行這律法上的話,乃是你們的生命。因此對猶太人來說,遵行律法是為要滿足他們所愛那位的旨意,並不是達到完全的方程式,也不是天堂的入場券。滿足你所愛者的意願和渴望,是給予所愛者最大和最貼心的禮物。

從心獻上的禮物很重要,過住棚節的時候猶太人要買過節用的物品,他們會非常認真及細心地選購,因為那不是上帝給人的禮物,而是人給上帝的禮物,因此他們想要獻上儘可能完美的禮物,要儘可能配得起上帝的旨意。這一切都是出於熱愛上帝而獻上的禮物,而愛的禮物是沒有上限的。整個拉比教導的系統事實上是一種方法,教人用能力範圍內最好、最完美的方式,把禮物獻給上帝。

我們為上帝做每一件事,都像獻一件禮物,一份順服的禮物。沒有甚麼比順服你創造主的心意更為聖潔了。每一條誡命也是一位老師和嚮導,引導我們在靈性和聖潔上走往深處。因此,研習上帝的任何一條誡命,都可以使研習的人得著亮光,明白上帝所設立的一些連結。「誡命」(mitzvah)這希伯來文詞語和「連結」來自同一詞根。遵行一條誡命使我們和下命令的那位上帝聯繫起來。研究誡命就可以洞察猶太人怎樣和他們的創造主交談。

猶太教有一個數字象徵系統,每個希伯來字母有一個數值:第一個字母等於一,第二個字母等於二,如此類推。上帝的名字由希伯來文yod(10)、hey(5)、vav(6)、hey(5)組成。這是最屬於上帝自己的名字,是祂最神聖的名字,也代表恩慈的屬性。這聖名的數字加起來是26,這數字是代表上帝恩慈的屬性。至於「獨一」(ehad)的數字是13,所以民數記15章描述的繸子時要用線繞26次和13次,這是要宣告「恩慈的上帝,祂的名是獨一的」。

「繸子」(tzitzit)這個詞的數值是600,每條「繸子」有5個結8根線,三個數字加起來就是613,也剛好是摩西律法誡命裏的總數。正因為這樣,上帝說繸子能使人記得祂的誡命。13除了是「一」(ehad)也是「愛」(ahava),因此祈禱披肩有另一重意義,就是把愛和順服連起來。猶太人用祈禱披肩裹住自己,就像上帝的神聖臨在包裹著自己。猶太人稱上帝的臨在為Shechina。我們在世上的整個任務,本質上就是要蒙上帝的臨在包裹,也成為上帝臨在的一個器皿。

用祈禱披肩包裹自己,還有另一方面的意義。猶太人相信有一塊帕子在蒙蔽人,這帕子就是驕傲自大。人會陶醉地愛福氣,超過愛賜福的主。驕傲的人總想要別人看自己,祈禱披肩的好處就是,披著它,就沒有人在看著,就像處於宇宙中重要的地方,在這地方,你可以說是完全孤獨,也可以說完全不孤獨。